人类向海洋进军的跳板--半岛
【编者按:本文介绍了半岛的定义、成因与机理,世界上半岛特征、分布状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说明半岛的军事价值。文章发表在《海洋测绘》1996年第1期上,楼锡淳先生的文章条理清晰,分析详尽,立论明确,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样的文章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楼锡淳先生,男,1938年出生,浙江义乌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地图学专业,1988年任海洋测绘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正师级)。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1993年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名誉理事,国际测量师协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已退休。】
世界上的半岛数以百计。对于半岛的基本概念,人们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半岛的确切定义、许多地理形态特征及其在人类活动中的影响,并非尽人皆知。
什么是半岛?有的辞书称半岛是“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严格地说,此定义是不够确切的。因为半岛的平面形态多种多样,明显符合“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只有阿拉伯半岛、朝鲜半岛和我国的雷州半岛等少数几个。呈三角形的半岛(如印度半岛、索马里半岛和我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及狭长的半岛(如马来半岛、加利福尼亚半岛)为两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还有不少半岛平面形态非常复杂,分不清有几个面,如中南半岛、巴尔干半岛等。所以,比较确切的定义应为:半岛是伸入海洋或湖泊中,一面与陆地相连,其余面被水包围的陆地。
按成因半岛可分为两种:大陆连续半岛和陆连半岛。大陆连续半岛,在地质构造上是大陆的直接连续,历史上是大陆的组成部分,其延伸方向和平面形态,受邻近陆地地貌形态的影响。大多数半岛,尤其是比较大的半岛,都属这一类。陆连半岛,又叫陆连岛,其主体部分原先是岸边岛屿。岛屿前方,受波浪冲蚀下来的物质被带至岛后波影区,逐渐堆积;或河流夹带入海的泥沙、沿岸海蚀冲刷下来的物质,在沿岸流作用下,搬运至岛屿的波影区,逐渐堆积,形成岛陆之间的连岛沙洲。当连岛沙洲高出平均大潮高潮面成为陆地时,就形成了半岛,如乌克兰黑海、亚速海之间的克里木半岛和我国山东的芝罘岛等。
半岛在各大洲的分布、延伸的方向、与临近海域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有趣而鲜为人知的特征。
⒈ 世界上大多数半岛,分布在围绕北冰洋、大陆完全在北半球的亚、欧和北美三大洲周围。以面积大于10万平方公里的19个大型半岛为例,亚洲有7个,欧洲有5个,北美洲有4个,共16个,占总数的84%。而其他四大洲只有3个,即: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各1个,南美洲无大型半岛。
⒉ 19个大型半岛中自北向南延伸的有12个,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⒊ 半岛的侧翼至少有一个海湾或海,多数在两侧同时有海湾或海,使陆地与海洋形成犬牙交错的形态。有人把两种事物的过渡形态说成是“半岛性质”的,正说明半岛是陆地向海洋的过渡地带,是人类向海洋进军的前沿。
4. 几乎所有半岛端外都存在岛屿或其他陆地,并与之夹峙成海峡,如朝鲜半岛南侧与九州岛间的朝鲜海峡,马来半岛南岸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伊比利亚半岛南端与非洲西北角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等。
以上特征,使半岛在人类活动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与半岛分布特点相一致,北半球三大洲集中居住着占世界总数83%的人口,而其中29个半岛国家(国土全部或主体部分在半岛上)也集中在北半球,有人口13亿,约占三大洲人口的1/3,半岛是他们祖祖辈辈休养生息、劳动建设的场所。同时半岛与海洋犬牙交错的形势,密切了人和海洋的关系,方便了人类渔猎、航海和海洋开发活动。
半岛在交通上的意义十分显著。它缩短了隔海两块陆地之间的陆路联系,例如,朝鲜半岛是日本通往亚洲大陆的陆路捷径;日德兰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西欧之间的桥梁,几处火车轮渡就将西北欧的陆路交通联成一体;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就像伊斯坦布尔大桥的两座引桥,把亚欧之间的陆路交通连接起来。在海运业相当发达的今天,许多半岛端部的海峡,已成为世界重要航道的要冲,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伊比利亚半岛南端的直布罗陀海峡,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曼德海峡和东端的霍尔木兹海峡,马来半岛南端的马六甲海峡等。
半岛的军事价值更是为古今军事家们所重视。
⒈ 在战争中,半岛可以是进攻的跳板,如日本经过朝鲜半岛侵略中国;又可以是防御来自海上侵略的前哨,如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就象是守卫我国首都北京的两扇大门。
⒉ 小型半岛环抱的深水域,可以建成优良的军港。东南亚著名的天然良港、越南东南部重要海军基地金兰湾,是由冲空山和凤凰山两个半岛合抱成的葫芦形海湾;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最重要港口、太平洋舰队驻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位于穆拉夫约夫—阿穆尔半岛南端,其主港在两个小半岛环抱成的金角湾内,等等。
⒊ 有许多半岛,其本身就是战略要地,如举世闻名的阿拉伯半岛,几十年来战乱不断,其重要原因是:第一,它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接合部,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被称为“三洲四海之地”,是亚、欧、非东西交通和东欧南下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二,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的“宝库”,因而长期以来成为大国争夺并企图控制的目标。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交通要冲、盛产天然橡胶等战略物资的中南半岛,同样因为其战略地位之重要而长期成为殖民主义者角逐的场所。
⒋ 半岛端部的海峡,不仅是交通要冲,也是军事要地。例如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德之间曾进行长期的封锁和反封锁的斗争,现在是黑海沿岸诸国海军出地中海的咽喉。又如,斯勘的纳维亚半岛和日德兰半岛之间诸海峡,是前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和现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海军出大西洋的必经之路;朝鲜海峡,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南下的重要通道,等等。大国对这些战略通道进行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是不足为怪的。80年代中期,美海军部宣布了全球海上航道的16个咽喉点,声称这些航道受到前苏联舰艇的威胁,美国海军将努力控制它。值得注意的是,这16个咽喉点中,有一半是半岛端部的海峡。